当前位置:学识网 > 脑力开发 > 记忆力 > 记忆原理 > 记忆原理

浅谈记忆与数字编码词的关系

2023-06-06信息举报

  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再现。那么记忆与数字编码词有怎样联系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谈记忆与数字编码词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记忆与数字编码词的关系(一)

  数字编码记忆法——为数字赋编码

  谈数字编码词的编制之前,先简要再来总结下数字编码法的运用原理,以使大家明白为什么要叫“数字编码”,为什么数字编码的编制如此复杂且耗时?为什么数字编码词要如此来编制而不是别的方式。

  数字编码法是按照实际记忆的需要,列出若干数量的数,将这些数分别用形象的编码词来代表并准确熟练地记住这些编码词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实际记忆过程中,通过将记忆内容的形象与这些编码词的形象建立牢固、不易忘记的“捆绑”(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联想串联,下文中为简写而写的“形象串联”、“想象串联”都为此意),来将记忆内容按数量与顺序依次“捆绑”在数上,依靠数的序数(顺序)记住记忆内容的数量,依靠编码词与记忆内容的形象“捆绑”记住记忆内容,从而实现对记忆内容的准确记忆的一种记忆方法。

  如按顺序记忆“学生”、“电脑”、“大衣”、“瓜子”、“奖金”这5个词,注意,是按顺序,按照数字编码法的记忆方法,便是用1——5这5个数字来记忆,但不是把5个词和5个数字关联,而是和5个数字所对应的编码词的形象关联。

  不和数字关联,因为数字是抽象的,就如同3.1415926……的无限数列,每个数字本身并没有具体的意义,也没有直观的形象,所以无可关联;因此便需要编码词的形象,既然是编码词的形象,那前提便是要编码词有形象,如“蜡烛”(代表1)、“大白鹅”(代表2)、“耳朵”(代表3)、“帆船”(代表4)、“五指山”(代表5),这就比单纯的数字12345更有直观性。

  所以,数字编码记忆法,就是要为有序的抽象数字赋予形象直观的“编码”,就像情报工作者为不能言明的情报内容赋予情报电码。不同的是,后者是变简单为复杂,前者是变抽象为直观。

  数字编码记忆法的具体运用与编码词的编制

  接着上面的顺序记忆“学生”、“电脑”、“大衣”、“瓜子”、“奖金”:牢牢记住编码词的形象与数字的一一对应,看到1就想到蜡烛,看到2就想到大白鹅,以此类推。

  接着,将“学生”、“电脑”、“大衣”、“瓜子”、“奖金”这5个词与“蜡烛”、“大白鹅”、“耳朵”、“帆船”、“五指山”分别建立形象的联想串联:学生在点蜡烛;电脑里飞出一只大白鹅;大衣的衣领是耳朵形状的;一只巨大的瓜子正躺在帆船上;金灿灿的奖金封印了五指山。

  作为记忆者,要在脑海中想象并记住这些画面。然后,在明确记忆内容的数量是5的前提下,分别想象1——5的数字编码词的形象串联,想到1——蜡烛,继而想到是“学生”在点蜡烛;想到2——大白鹅,继而想到大白鹅飞出了“电脑”……然后,便可依次想出“学生”、“电脑”、“大衣”、“瓜子”、“奖金”这5个词这便是完整的数字编码记忆法的运用过程。可以看出,在这整个的环节中,以下几个部分很关键:

  1.数字,数字的多少代表着记忆内容的数量,也是在回想记忆内容时不会漏掉内容的保证,如5个数字就是5条记忆内容;

  2.数字的编码词,数字的编码词必须有直观的形象,抽象的数字和抽象的编码词都无法拥有形象;

  3.记忆内容,形象的记忆内容最容易与编码词的形象建立串联,如果是抽象的记忆内容,则要先将记忆内容转化为形象才能与编码词的形象建立串联。

  如若将“功能”、“方法”、“对象”、“内容”4个词作为记忆的目标,是无法直接与1——4的数字编码词建立形象的想象串联的,因为这4个词并不能让我们在脑海浮现出什么直观的形象,除非将它们转化为:风车(“功能”的谐音“风能”,引申为“转动的风车”)、房发(“方法”的谐音,“房梁上垂下的头发”)等等。

  以上的环节中,数字是固定的,记忆内容是因着不同的记忆需要而不同的,只有数字编码词这一块儿是我们可以自由掌控的。

  对各种不同的记忆内容使用同一编码词,并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但我们显然无法建立上N套数字编码词,所以在建立联想想象不易的情况下,说为了一劳永逸也好,说为了作弊耍滑也罢,我们就是要编制一套能尽可能容易地建立直观且深刻的形象串联的编码词。这一句话也便是数字编码词漫漫编制征程的开始……

  浅谈记忆与数字编码词的关系(二)

  编码词——一词之差带来的记忆效果差异

  以下是我在探究数字编码法的前后阶段分别设立的编码词(个别例子):

  24:饵丝——儿死(汉太子刘据)

  52:舞儿——吾儿(家书)

  96:(当时未想出)——阎王殿、阎王(不可久留)

  以上3例,都是我在编制编码词初期遇到的困难数字(仅为部分),24与作为食物的“饵丝”虽然也算搭调,但与后者的汉武帝太子刘据的悲情故事相比,哪者更能令人一声长叹,显然是后者,而且,这个人物本身还携带了众多的相关形象信息,比如战火、鲜血与汉武帝悔恨的眼睛;

  52的“舞儿”,可以理解为舞女,但因为有05的编码词“领舞”,再出现一个与“舞”相关的编码词显然不太合适,所以,在后期,我换成了“吾儿”的“家书”,这个想法来自于一次看小说的经历,一声“吾儿”立刻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意味,效果比前者的“舞儿”更佳。

  96:建立编码词初期,96我一直未曾想出编码词,因为69已经设立了太极图,所以,

  96就一直空缺,也曾想过“九鹿王”,但又与我的62的“鹿儿”重复,所以,一直久久未定。直到有一天想到“不可久留”这个成语,然后,才想到“不可久留”的地方,自然是阎王殿,或者说地狱;既然是阎王殿,自然还有阎王,相当于96同时拥有了两个编码词,至于阎王的具体形象,我个人更倾向于《真假美猴王》里的阎王被两个孙悟空搞得方寸大乱的那个满脸崩溃的倒霉阎王。

  看完上面我的思路解析过程,你更倾向于哪个编码词呢?是“饵丝”还是“汉太子刘据”,是“舞儿”还是“家书”,是“九鹿王”还是“倒霉阎王”呢?

  数字编码词——“设计”≠“编制”

  从以上文字,你大概会稍稍明白编制数字编码词的艰辛,这绝对是一个烧脑的设计过程,是的,相比较“编制”,我更愿意把数字编码词编制之路称为“设计”,这是对数字编码词从开始入手编制到最终全面完成(基础词非延伸词)的征程的当之无愧的概括。

  我个人以为,一套形象清晰、生动而能引发心灵冲击的数字编码词便是数字编码法成功运用的一半。

  当然,我们还是先从编制开始说起:

  关于数字编码词的具体编制思路,无外乎形象转化法、谐音记忆法和意义转化法,这点,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中数字编码词部分有详细介绍及应用实例,我个人以前也谈过这方面的单篇文章(见《如何编制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编码?》),此处,简要概述:

  形象转化法,即象形,按照数字的形状像什么来编制编码词,如1像一根蜡烛、火柴;8像一个同心结;11像一双平行放置的筷子……

  谐音记忆法,即数字读音的谐音,如25与“二胡”、39与“蒜臼”、64与“柳丝”……

  意义转化法,即该数字本身代表的文化意义,如18与大学(本人18岁进大学校门),38与妇女节,继而引申到“妈妈”(妇女节抽象);49与仙丹(《西游记》中仙丹要炼七七四十九天);72与QQ企鹅。

  意义转化法,个人以为可以叫做公共的典故法与个人的意义法,前者指多数人共知的意义,节日、文化典故等,后者指对单独对自己的影响意义。

  另外,如38、72中不仅有单纯的意义转化,同样也有谐音。所以,形象转化、谐音记忆与意义转化很多时候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编码词中。

  基本上按照这三种方法,可以完成110个数中超过85%的数字编码词的编制。但在具体编制以及定型的过程中,却不免要抱定重重设计的苦心。

  最合适的数字编码词出于设计

  数字编码词作为数字的“编码”,其存在的目的是最快速度实现数字与编码词的快速双向回想。所以,直观、易回想、易想象联想是编制或者说设计数字编码词的根本标准,而同时符合这些要求的编码词必定要经过一番设计:

  首先,直观易回想是编制和设计数字编码词的基础,如15,“中秋节”和“月亮”,显然后者更直观;

  其次,在同时符合直观性需求的前提下,需对编码词进行最优化筛选,如18,可以用谐音(尾巴yiba),可以用意义转化(大学),但后者的形象对我个人而言比前者更强烈,所以,舍“尾巴”而用“大学”;

  设计过程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不同数字编码词的重复或相似问题。如62与76,用谐音法编制编码词,则二者分别可以是“驴儿”与“骑驴”,在76坚持用“骑驴”的情况下,62便要改换“鹿儿”,而又因为我的36的编码词是“三鹿(奶粉)”,所以,务必要让3个数的编码词彼此区分,即有根本的不同——62为“九色鹿”,36为“奶粉”,76为“骑驴”。

  最后,还要考虑编码词的想象和扩展能力。这算是编码词设计的更高层次。如5的“手套”和“五指山(孙悟空)”,7的“镰刀”与“三板斧(程咬金)”,45的“寺庙”和“法海(白娘子)”,72的“企鹅”与“QQ企鹅(腾讯小企鹅)”,95的“酒壶”与“龙椅(某个皇帝)”……后者比前者更多了一重经典情景(详见《化用经典情景让数字编码词“活”起来》),可以将经典影视、文化形象的情感代入,而情感则是我个人以为最打动人心、最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至于扩展则是指编码词的1变多,在保持数字编码现有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数字编码词的数量,如15的编码词,基础编码词是“月亮”,而扩展的词则可以是“嫦娥”、“月饼”,如此15便拥有了3个编码词。

  当然,关于扩展这一块,并不一定是所有的数字编码词都可以进行扩展,但是我们在编制和设计编码词时,可以尽量向多扩展靠拢。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xspiccom@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