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识网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中等教育

浅谈中等教育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2023-10-02信息举报

  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关注。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学困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弄清他们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浅谈中等教育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1.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1.1教学设备不足

  目前,我校教学设备陈旧,师资配备不全,教师观念落后,教学还是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学校破损的教室,简陋的实验室,几乎没有几样能适合教学实际的近年能更新的教学仪器,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室了。如此简陋的教学设备,使得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搞得筋疲力尽,管得来纪律,完不成教学目标。老师没成就感,学生厌学,导致学困生的增多。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评价方式单一,即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来评价学生,让学困生屡考屡败,他们没有成功感,无奈甘心于落后的现状。二是教学方式单一,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是“讲解法”,“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每一节课都成了“痛苦的劳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或迫于父母的压力才到学校来学习,完全是一种被迫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他们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讲解清楚;有的老师不注意学习,知识陈旧,只好重复书本内容。有些老师为了提高成绩,拼命布置大量的学生难以完成的课外作业,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xspiccom@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