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下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下说课稿(一)
一、教材与课题
这节课的课题是《亚洲与欧洲》,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讲的是认识大洲。本章教材重点从自然地理方面对各大洲进行描述,这节内容是第一节,是整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又是上册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或者说上册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理论联系实际,本课时的内容是第一部分:“亚细亚”和“欧巴罗”,实际上讲述的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首先要描述的内容,并且对区域的气候、水文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将会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指引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学生情况
本节课是学生开学教材的第一次上课,本身都有新鲜感,上课的情绪也比较高涨,但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第一次,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学生一无所知,因此,本节课的容量少一些,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养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培养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知识与技能层面:学会描述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图感知地理位置,理解地理位置,探究中运用地理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建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和树立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大洲的地理位置
确立依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重点的突出:从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让学生展示,从巩固练习这个环节多次强化,从作业这个环节进行巩固。
教学难点:如何总结概括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确立依据:
(1)从课本内容来看,课本只讲述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并未提及如何准确描述纬度位置。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慨括能力有限。基于以上两点确立此教学重难点。
难点的突破:通过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探究地理位置的概括。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见课件)
教学流程:课前预习---课内检测---合作探究---巩固练习
1.课前预习:
(预习题目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预习,要求学生以课本和地图册为工具来完成)
预习目标:
1)叙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属于识记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2)通过运用地图学会描述日本或任一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培养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习惯,
学会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预习题目:
设计思路:认识大洲---区分大洲---描述大洲位置(对照课本)---巩固大洲
1.在地图册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认识大洲)
2.说出亚洲、欧洲两大洲名称的由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来历)
3.在地图册P5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界线。(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大致范围)
4.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的划分界线。(为4小题做知识贮备)
5.说出亚洲、欧洲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图册p5(促使学生读课本,属于识记内容第一次)
6.熟读地图册p6地理知识(地理综合打基础)
7.完成填充图册p1一、1、2、题。(作业)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xspiccom@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